离开深圳,为什么会“水土不服”?


Shenzhen

Culture

// 人在外地想深圳
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一种感受:

 

偶尔回老家或者去外地时,没过几天就开始不自觉地想念深圳的生活;而回到深圳后的第一反应,就是由衷地感叹一句:“还是深圳待着舒服!”

 

毋庸置疑,大家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已经明显超越了其他地方,甚至对很多人来说,深圳不是故乡,胜似故乡。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久了,也有了太多的“习以为常”。

 

也许其他城市有着跟深圳一样的高楼大厦,喧闹繁华,但为什么无论我们走到哪里,还是这么的眷恋她、想念她?






“去年休假回了趟老家,晚上想去买点宵夜,结果一下楼,整条街都是黑的。”来深圳打拼10年有余的汪明感到十分诧异:“可那个时候才9点多啊!”


离家太久,习惯了忙碌到深夜的他,早就把彻夜不息的写字楼、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当成了最平常不过的事物。


而在老家的那几天,汪明觉得自己就像是“一台高速行驶的跑车,突然猛踩刹车,跟小三轮一样在路上晃悠,很不适应”。


“就连吃个早餐,都足足等了30分钟”,汪明说,跟深圳相比,老家的效率可以用“慢到令人发指”来形容。


特别是提起陪家人处理交通违章的经历,他感慨:“在深圳用手机几分钟就能办好的事,在老家却要跑到交警大厅花大半天的时间,更别提办什么证件了,等个十天半个月都算快的”。


——他深圳办护照全程只花了15分钟,在老家的人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



除了“办事难”,汪明发现在老家,他连出门都有点困难:


深圳无论哪里都有地铁公交、能打的、能约车,但老家交通不发达,路上也没有清晰的标志,一不小心就容易走错。


更要命的是车站、商场这些地方都没有电梯,只能手提肩扛着大包小包上上下下,自嘲被深圳无处不在的电梯“宠坏了”的汪明说,自己简直累到想打120

 

“还记得有次我在路上拦了辆的士,对方慢慢悠悠地开过来,说到点要回家吃饭了,让我换一辆”。汪明想起那些凌晨还守在科技园楼下等客的深圳的哥,不禁无奈地笑笑,“老家的司机师傅真的太任性了”。



除了这些,让汪明无法忍受的还有老家很多地方的服务态度,“超市收银员扫一个东西就往旁边一扔,还有医院的护士啦、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啦,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耐烦,好像我欠了他们钱似的”。


有时他很想找地方投诉,但转念想想,又觉得不现实。


不过,真正让汪明意识到老家跟深圳本质区别的,是发现在老家明明是跟他同龄的朋友,每天不是喝茶打麻将,就是聊八卦刷视频,总感觉他们的人生“少了点冲劲”。


“也不是说老家的生活不好,而是我已经习惯了深圳的速度,很难再慢下来,也觉得自己在深圳比在老家有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,可以比其他人再往前多跑几步。”汪明这样说道。






晓雅是初二才跟着父母来到深圳的,她坦言自己刚来深圳时完全没有系安全带的习惯,总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,直到有一次被交警拦下罚了两百块钱,从此以后,上车系安全带的动作就刻进了她的“DNA”


大学时去外地读书的她还是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,偶尔有司机笑她,说“小妹妹,我开车很稳,不用这么紧张”的时候,她只好尴尬地笑笑。


“离开深圳的时候,才发现深圳有那么多的好。”具体体现在晓雅身上,她形容是类似“后遗症”的感觉。


在深圳,她习惯了坐扶手电梯靠右边,因为左边要留给那些赶时间的行人;公共场合看到抽烟的人会上前提醒,在地铁看视频会戴耳机,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;无论干啥都得先排队,如果有人插队会感觉非常不舒服......


也正是因为这些“后遗症”,才让晓雅在很多细节上,都愈发感受到深圳与其他城市的不同。



“我在外地上大学时,公交车上、甚至学校食堂里,都经常有人肆无忌惮地抽烟,没人去提醒,大家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”,晓雅说,如果自己去劝阻,反而成了“异类”


但回到深圳后的晓雅会非常明显地注意到,绝大部分抽烟的人都会自觉去吸烟室、厕所门口或垃圾桶附近,这让她感到安心:“不让所有人为一个人的行为买单,在深圳是一种共识”


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的原因,晓雅经常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,每次与别人谈论起深圳,就忍不住眉飞色舞,自豪感瞬间油然而生。



因为在她眼里,没有哪个城市像深圳一样——


街道永远干净明亮,时刻焕发生机与活力;路上车辆井然有序,司机总是面带微笑,用手示意让行人先走;图书馆、志愿者、献血站随处可见,出门就是公园,抬头就是蓝天。


每当飞机回到深圳上空,晓雅总是迫不及待地向下俯瞰。她说,飞机落地,走出机舱的一瞬间,会有一种熟悉的“深圳气息”扑面而来






作为芸芸“深漂”中的一员,刘可欣在深圳的这几年,动过无数次想要离开的念头,并真的回到北方老家工作了两年的时间。


不过,最终她还是毅然决定重返深圳


有人不解:“你在深圳没车没房,在家待着踏实过日子不好吗?”

 

面对这样的质疑,刘可欣不愿多说什么,“没来过深圳的人不会懂,再怎么解释也没用”。

 

她回忆,当年回到老家后,因为专业在家乡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,只能经人介绍在去一个乡镇企业做文员。工资三四千,每天就是写写文件,做做表格,“比起在深圳的忙碌,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彻底躺平了”。


但刘可欣很快意识到:工作的重担虽然暂时卸了下来,其他方面的压力却如潮水一般向她涌来。



“因为我们那个县城特别小,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、同学朋友,不管去哪总能碰到熟人”。


大家对她表达关心的方式也大同小异:“在深圳一个月能拿多少钱?”“咋还没找男朋友?要不给你介绍一个?”“女孩子家不用那么拼,再不生娃就晚了!”

 

时间一长,刘可欣每天都有种“被查户口”,甚至“被批判”的感觉,对这些话题越来越避之不及,如果有亲戚朋友来家里,她宁愿把头蒙在被子里装病。


而最终让她下定决心要回深圳的,是在一次应酬时,几个男领导和同事带头给她灌酒,还威胁她:“不喝就是不给面子”


情急之下,她谎称自己开了车不方便,却得到“没事儿!那就小抿几口”的回应,无力招架的刘可欣只能趁自己还算清醒时,急忙躲进厕所给家人打电话。

 

她说,也许这种酒桌文化每个城市多多少少都会有,但在深圳的时候,比起喝酒,应酬更多是喝茶,即使是在需要喝酒的场合,如果说自己开了车,也不会有人再强迫。


 

渐渐地,她发自内心地想念起了深圳。


既想念这里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的包容,也想念大家彼此熟悉,却能保持友好距离的自由


更想念无论你是男是女,是快递小哥还是职场精英,都享受同等的尊重,很少有人用偏见去衡量和评判别人。

 

现在独自租住在沙尾城中村的刘可欣,终于有了不被人打扰和议论的从容,也做着一份虽然忙碌,却让她倍感充实的工作


“这是我来深圳的目的,也是我回深圳的意义”。




//


深圳有七成以上的外来人口,来自五湖四海的面孔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相聚或分离。而只有当我们暂时离开这座城市时,也许才能意识到我们有多么热爱这里


这里有“盈满人间烟火气、容纳千万异乡人”的城中村、也有高楼林立的繁华CBD;有充满欢声笑语的公园,也有坐地铁就能抵达的海边......


深圳在给我们带来各种美好的同时,也把奋斗拼搏的精神和城市文明统统镌刻进了我们的血液里,无论你来自何方,无论你有什么过往,都能在这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与梦想。

 

如果你想问,深圳到底哪里好?那些选择留在深圳,并时常想念深圳的人心里,一定有成百上千种答案。


微信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,关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微信公众号,对话框发送关键词【入户】,即可获取2023年最新入户规定和办事指南。


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长按或扫码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