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千万无人敢拆!深圳城中村的祠堂为什么这么牛?



前段时间,深圳的一座宗祠上了微博热搜。

这座郑氏宗祠,位于南山区黄金地段,与高新园、万象天地为邻,是一座七百多年历史的祠堂,曾作为学堂培育过很多学子,如今是大涌村民祭祀祖先的地方。


尽管一座古老的宗祠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,但至今没人敢“动”它。因为村里有人调侃说,“只要哪个公司要拆毁祠堂,我们就会买下哪个公司,以此来撤销拆祠堂的决定。”被大家称作“最牛祠堂”

大家都知道,在深圳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,每一个角落都非常值钱。南山区更是在十个区当中,房价最高,目前地价180000/,而村民竟然舍得用350的土地,保留这座祠堂,不禁让人感到咋舌。

对于许多人来说,或许是不太理解的,一座祠堂对村民的意义是什么?为什么每座城中村都有一座祠堂?




 为什么深圳每个城中村都一座祠堂?


住过深圳城中村的朋友们,如果你认真观察过,会发现无论哪个城中村,尽管村里的楼房建得再高,巷子设计得再狭窄,“不浪费一寸土地”的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但是,村里仍然都会有一个角落,落着一座使用古砖,瓦片,木头、石头等传统物料建造,室内光线昏暗的古老的祠堂

就连下沙村、皇岗村这样的“土豪村”也不例外。

当然,除了深圳,南方很多村落,也会有自己的祠堂,而在北方却很少见,所以很多人对祠堂的意义不明。


其实,有祠堂是因为这个村里的村民,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姓氏同一个宗族

例如下沙村的村民,都姓“黄”;大涌村民,都姓“郑”。同一个姓氏,就代表整个村子都是一家人。而广东又是宗族观念较重,这个场所可以联络宗亲,加强团结

所以,只要村里有个祠堂,就能将全村村民凝聚起来。



 村里的民俗活动,离不开祠堂 


听说自从大涌的郑氏宗祠在微博火了起来以后,许多人抱着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祠堂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。没想到,去到之后看到的却是祠堂大门紧闭。

除此之外,深圳许多城中村里的祠堂也是这样,平时是“锁”起来的。外人只能观赏它的建筑外形,却不明白它的实际用处。

祠堂的作用其实很大,村里的民俗活动基本上都离不开祠堂


如果认真观察,你会看到深圳本地土著,每逢初一、十五都会到祠堂里烧香祈福清明、端午、重阳、春节等这些民俗节日都会去祠堂祭祀、供奉自己的祖先

平时村里有婚嫁、入伙、祝寿等喜庆事,都要到祠堂内举办,摆上几大桌酒席,邀请同村与亲戚前来,非常热闹。

甚至有时候,村内为了商议族内重要事,例如选举村干部,分配任务等,也会在祠堂举行。

而对于上了年纪的村民而言,祠堂还是他们孩童时每天玩耍的地方,尽管现在去得越得越来越少,但心中始终依恋着。

随着年月的流逝,或许现在深圳有许多村里的祠堂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。不过,这里仍然是村中最重要的聚集场所。




  祠堂,是广东人的情怀  


大家都说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,在城市化的浪潮中,深圳所有的城中村都成为城市改造更新的重要机会。

大大小小的城中村,拆迁的拆迁,改造的改造,但无论周遭发生怎样的剧变,祠堂都被坚守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现代化都市风景之下。


为什么宁愿舍弃金钱也要保留宗祠呢?因为在广东,宗族文化是尤其浓厚的。

本上一个村一个姓,每个村都会修祠堂、建族谱逢年过年,每家都有家族性聚餐,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到父母的兄弟姐妹,再到兄弟姐妹的子女...一大家子少说也有几十口人。

而且,在新闻中也会经常看到,在外漂泊的港澳台人,回广东探亲祭祖;也有许多华侨回来广东认祖归宗,捐钱修复宗祠的例子。


所以祠堂,对广东人来说不仅仅是建筑那么简单,而是维系宗族的根。这个根,不仅仅是指血亲意义上的根,更是文化的根,也是道德的根

它把本族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承载着一整个家族的信仰和历史。

祠堂在,根就在。



内容 | 深圳派原创
编辑 | 木木
图片|  原创


点个【在看】
支持一下!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长按或扫码关注